冷风一吹,就起“风团”?谨防寒冷性荨麻疹

发表时间:2025-02-19 08:17

近期气温下降

不少朋友受冷以后全身出现风团、红斑

痒得不得了,这是啥情况?

皮肤科医生温馨提示

有可能是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由寒冷刺激引发的物理性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瘙痒、风团或红斑。寒冷刺激包括冷空气、冷水、冷食或接触冷物体,极少数甚至因骤冷环境引发全身反应。

dba325a1-d05b-4ddf-a81e-7a1475e36aba.png


1.病因与机制


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异常(如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或遗传相关,部分患者继发于感染(肝炎、支原体)、自身免疫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疾病(冷球蛋白血症)。

发病机制:寒冷刺激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因子,引发血管扩张和水肿。


2.典型症状


皮肤症状:接触寒冷后数分钟内出现瘙痒、红色风团(凸起斑块)、局部水肿,温暖后缓解。

全身反应(严重时):心慌、腹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

延迟反应:少数患者在寒冷暴露后数小时出现症状。


3.诊断方法


冰块试验:将冰块置于前臂5-10分钟,移除后观察10-15分钟,若出现风团为阳性。

激发试验:用冷水或冷物体模拟诱发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IgE、冷球蛋白、自身抗体等,以排除继发性病因。


4.治疗策略


抗组胺药:二代药物为首选,分别是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时肌注)、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

中医辅助: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尝试,如温阳散寒类中药。


5.预防措施


保暖:穿戴手套、围巾,避免冷风直吹,沐浴水温适宜。

饮食注意:避免冷饮、冰品,减少寒冷诱发风险。

逐步适应:通过渐进式寒冷暴露(如冷水擦身)可能降低敏感性(需谨慎尝试)。

应急准备:随身携带抗组胺药,严重病史者备肾上腺素笔。


6.重要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若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等全身症状,立即急诊处理。

记录诱因:明确触发条件(如温度阈值、接触时长),帮助日常预防。


7.生活管理


避免骤冷骤热:如冬季从暖气房外出前做好保暖过渡。

皮肤保护:使用保湿霜加强皮肤屏障,减少刺激。

定期随访:尤其继发性患者需监测原发病进展。


寒冷性荨麻疹虽难以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预防可有效控制。患者需提高警惕,避免极端寒冷刺激,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寻求皮肤科或过敏专科帮助。



909688f6-1fb5-4d8d-8215-90d58fc03dc7.jpg

陈   飞

主治医师


皮肤美容主诊医师

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医美产业分会理事

四川省美容整形协会委员

广元市皮肤性病专业质控组专家

广元市皮肤性病学与医学美学专业委员‍


科室地址:医技综合楼11楼

咨询电话:0839-4315682

               177815699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