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味背后的“健康杀手” —肺吸虫病发表时间:2024-09-02 07:53 检验科范骁 夏天到来,宵夜的标配为啤酒、醉蟹加龙虾,殊不知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肺吸虫可能正在悄悄地进入体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什么是肺吸虫? 肺吸虫也称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成虫活体为暗红色,其虫体整体肥厚,长为7~12mm,宽4~6mm,厚2~4mm,体形可随其伸缩蠕动而改变,静止时外形椭圆,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虫体表披细小单生型尖刀状皮棘,有大小相近的口、腹吸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肺吸虫的一生:肺吸虫卵进入水中发育成毛蚴,钻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发育成大量的尾蚴,尾蚴脱离螺体侵入第二中间宿主石蟹或蝲蛄体内,在其腮部或其他组织内发育为囊蚴。人若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石蟹或蝲蛄,囊蚴进入小肠,幼虫脱囊而出,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穿过横膈进入肺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在宿主体内可活5~6年,长者达20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肺吸虫对人体的伤害 人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溪蟹、蝲蛄或进食含有童虫的野猪肉或生饮溪水而感染。虫体进入体后,虫体可在宿主组织器官内寄生、移行或者串扰,会对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其虫体发育移行的过程中分泌的代谢产物会引起一系列的变态反应。 食入囊蚴后数天至1个月左右,个别第2天即出现症状,也有12个月后才出现症状。轻者仅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腹痛、腹泻、发热等一般症状。重者可有全身过敏反应、高热、腹痛、胸痛、咳嗽、气促、肝肿大并伴有荨麻疹。白细胞总数增多,啫酸性粒细胞数升高明显,一般为20%~40%,高者可达80%以上。急性症状可持续1~3 个月。 当虫体在胸腔窜扰时,可侵犯胸膜导致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粘连、心包炎、心包积液等,以咳嗽、胸痛、咳出果酱样或铁锈色血痰等为主要症状。 当虫体穿过肠壁,在腹腔及各器官间游窜,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等症状。也可引起腹部器官广泛炎症、粘连,偶可引致腹膜炎及腹水较多病例在虫体侵及肝脏时引起肝损伤或肝肿大。 当虫体在皮下窜扰时,宿主腹壁、胸背、头颈等可出现单个散发,偶可见多个成串皮下包块,亦可出现在腹股沟、腰背部、大腿内侧、眼眶和阴囊等处。包块大小不一,大多为1~3cm。表面皮肤正常,肿块触之可动。一处包块消失后,间隔一些时日又在附近或其他部位出现,大多数呈游走性。 当虫体沿纵隔向上经颅底孔进人颅内,早期可形成隧道及渗出性炎症,后出现水肿、脓肿等病变,继而形成囊肿。由于虫体游窜,造成多处损伤,因此病变位置和范围多变,症状复杂,常以出现阵发性剧烈头痛、癔症发作、癫痫、瘫痪等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膜炎、视神经受损、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若虫体沿神经根移行或定居脊椎管,在脊髓旁形成囊肿,可造成脊髓损害或脊髓受压,出现下肢运动或感觉障碍,甚至截瘫等。 肺叶上的肺吸虫囊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肺吸虫病的预防:在我国,生长在淡水中的溪蟹和蝲蛄,就是肺吸虫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如果吃了生的或没煮熟的石蟹、蝲蛄,极易引起食源性肺吸虫病。小龙虾和石蟹是肺吸虫天然的第二中间宿主,若食用不当,容易感染肺吸虫病。 如何预防肺吸虫病? 预防肺吸虫病要防止病从口入。不吃生的溪蟹、蝲蛄,不喝生水,是预防肺吸虫最有效的方法。绝大多数寄生虫和寄生虫卵在充分高温加热后都能被杀死,肺吸虫也不例外。食饮经过充分的高温加热的食物和水就可以预防肺吸虫病。
|